我的新電腦採購紀實。

我最近換了新電腦,把用了六年的P4 ( Northwood B ) 2.8ES + 845 終於換下來了。
以下是換新電腦的筆記。
1. 為什麼此時換電腦? 為什麼不買i7?
簡單說,九月到十月間紐幣、澳幣幣值爆貶,貶值的幅度是如果發生在台灣早就要暴動的程度。
所以就在紐國大選前,執政的財政部長也說未來景氣不容樂觀的發言下,我覺得早買早好…吧?
再來是i7。
首先來看價錢。( 13/NOV/2008 原價屋 報價 )
CPU : intel Ci7 920 : $10300
MB : Gigabyte EX58-UD5 : $ 8988
記憶體 : Kingston DDR31333 1GB * 3 = $3900
以上三件最便宜貨加起來已經 $23188 了。
目前看到的成績是i7效能又威又猛,但是我的看法是,如果效能全面增進20%,售價增加20%是我會考慮的底線,但是顯然i7 現在並沒有全面勝出 — 至少在遊戲方面沒有。
我不否認Nehalem 是一個令人心動的新架構,只是,我的目標是觀察2010 Q4的Sandy Bridge 再做評估。
我的哲學是: 性價比第一。在這大原則下,除了不要太吵以外,要不就效能超群,要不就省電機制做得不錯,再不然就是驅動程式不會亂噴。還有我不會再當第一批白老鼠了。
2. CPU : Intel Core 2 Duo E8500

我曾經在雙核的E8500 與四核的 Q9550 之間猶豫不決,最後評估了我常做的事以後,我決定把5000 台幣拿去投資在省電與其他的周邊上,雙核的E8500 勝出。
至於E8400,我不超頻;E8600,這價錢我寧可買 Q9450。
不過雖然說不超頻,這顆E8500 還是完成422*9.5 / 500*8 的4Ghz SP2004 2小時的壓力測試。
至於AMD 系統,從來不在我自己的考慮名單上。
最後不得不提,紐國也有無良商家,把C0 跟E0 分兩個價錢賣,問題是現在想找到C0,除非當年屯了滿山的貨吧?
3. 主機板 : ASUS P5Q-E。

比起P5Q Deluxe,配件寒酸了一些。
我曾經在 P5Q Deluxe / P5Q-E / P5Q PRO 之間 猶豫不決。
雖然在紐國可以用不到7000 台幣的價錢買到P5Q Deluxe,但是幾經考量,還是買了降一級的P5Q-E。
我也聽說P5Q-E 災情不少,不過目前為止我買到的A2 晶片還沒有給我出甚麼問題就是了。

除了擺得有點蠢的SATA 口,我個人還頗喜歡P5Q-E 北橋上的雪梨歌劇院散熱片和主機板上POWER / RESET按鈕,雖然我更喜歡MAXIUMS II FORMULA 的大面積全銅散熱片和紅白藍黑的王道配色,

可惜買不起。
至於技嘉主機板,從來不在我自己的採購名單上。
4. 記憶體: Kingston HyperX DDR2-1066 4GB Kit。

我也不知道我發甚麼瘋買 1066 的記憶體幹嘛。
不過我買的沒甚麼後悔就是了,至少測試結果1066 5-5-5-15 都穩跑就是了。
這組記憶體我是拿的友情價,所謂的友情價就是,為了友情多付錢的價。
5. 顯示卡: Nvidia 8800GTS 512 ( G92 )公版卡。

在此之前我非常猶豫要不要買一張真正的強卡 ATi Radeon HD4850 來玩。
我花了很多時間,查了很多資料,最後決定還是不要信任ATI 的Catalyst 驅動。
至於Nvidia 9800GTX / 9800GTX+,明明只是55nm 卻要兩個6pin電源,而且是10 吋的超長卡,我不喜歡。
NVidia 9800GT 裡面我最期待的的是用8800GTS 改韌體的 ASUS 9800GT TOP,可惜紐國不賣,最後我決定上網找二手的8800GTS,很幸運的買到了point of View 貼牌的原廠公版卡,改刷上Coolaler 論壇上強尼大的9800GT 變頻Bios,也算是買到一張ASUS 9800GT TOP 了。
最後提一下,我拿到卡的第一時間,我就把那張噁心的Goblin 貼紙給撕了。
6. 光碟機: Samsung SH-203B

光碟機從一開始就決定要買SATA 光碟機,因為安裝起來簡單多了。
我在PCDVD 上翻遍討論串,最後在J 大的推薦下,鎖定J大有釋出非官方韌體的以下幾款:
Benq DW200S : 因為和LiteON LH-20A1S 是孿生機,而且面板漂亮多了。只可惜我訂不到貨。
Samsung SH-203B : 光碟機也是韓國人發明的 偶爾也能出好貨。事實證明這台光碟機確實聲音不太大,除了泡菜臭味太噁以外,我對這台沒甚麼挑剔的。
7. 硬碟: WD640AAKS。
自從 Quantum + Maxtor 賣給Seagate,IBM 賣給 Hitachi 後,我的硬碟就清一色只剩Seagate。
原因無他,5 年保固要脫手也比較有賣相。
而這一顆WD640G 我只是打算拿來當系統碟,操爛就算了,反正我還有三顆Seagate 7200.11 1TB ( 雖然只剩一顆是空的就是了 )在當資料碟備份,沒在怕的。
8. 電源: Corsair HX620。

我買電源的方法說起來很簡單,就是我訂了一個輸出瓦數 ( 550 – 650 ),然後上80plus 網站上,把所有的我覺得還不錯的名單列出來 ( 是的,我每一顆電源的報表都看過了 )
然後到紐國的Pricespy 網站上的電源清單裡把沒有賣 / 太貴的電源剔除後,最後交叉比對價格 / 功耗無數次,Corsair HX620 打敗技嘉Odin Pro 550W

和功耗差不多的TX650 比較起來,我蠻喜歡HX620 的模組化線材的設計,還有他樸實的外觀,不會發光的風扇,和比賣得比台灣便宜很多這四點,讓我非常喜歡。
9. 機殼: Cooler Master CM690

完全脫光的CM690,看起來寬敞又通風。
我之前的舊機殼大概是全奧克蘭灰塵最多的箱子之一,為了避免得肺癌,我決定換一個像樣一點的機箱。
在眾多的評選下,LanCool PC-K7CM690之中各有擅場,最後我選了CM690。
因為
a. CM690 拿到的價錢比較便宜,主要原因啦。
b. 我喜歡CM690 的下置電源供應器的設計。
c. 我喜歡CM690 的無螺絲安裝設計。
d. 我喜歡CM690 的螺絲都鎖在機殼內的設計。
e. 我喜歡CM690 的可拆卸理線夾的設計。
e. 我喜歡他的上置面板有e-sata接口。
稍微整線到後端,整不到背板的就鋪在底端,散熱看起來也還不差,

大部分通風口也用絲襪當濾網遮住

( 試做失敗品 ) 也比從前的舊電腦安靜許多。
在我眼裡,如果主機板托盤能夠拆卸,硬碟架也能拆卸的話,簡直是我心中完美的機殼。
唯一讓我有點微詞的就是LED風扇,也幸好我的側板不是透明的。(如下圖)

說到這個,我不得不提我個人的蠢美學觀。
我真的覺得透明側板機殼 + LED 風扇在我看來是非常娘砲的設計。
難道有人會覺得把自己的身體改裝成

這樣,順便在奶頭跟心臟上裝幾個的LED燈,這樣走在路上實在是帥氣又有型簡直炫爆了嗎?
9.1 CPU 散熱器:Cooler Mater Hyper212

這是intel 原廠風扇,由於45nm Wolfdale 的發熱量似乎真的很少,但是這個看起來「比光華賣的紅豆餅還薄」的散熱器卻讓我有點沒信心。

所以我換了一個塔型散熱器,由於它可以四面安裝+最多兩顆風扇,所以對於散熱和降低溫度有一定的幫助。

這是我目前擺放方式的散熱予想示意圖,目前看來,這個還算平價的散熱器得溫度與噪音表現都還蠻理想的。
唯二的缺點是,第一當然是LED 風扇,再來這個散熱器要拆下來的話,整張主機板得跟著拆下來才行,還有點麻煩。
10. 作業系統:
試裝Vista 64 以後才知道這玩意真他媽的恐怖。
Windows XP 安裝完大概用不到10GB 硬碟。
Windows Vista 安裝完30 GB 已經不見了。
Windows XP 安裝完頂多100 多MB 記憶體。
Windows Vista 安裝完1.1GB 記憶體都吞光了。
Windows Vista 的開始 > 程式集真他媽的難用。
Windows Vista 的介面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,偏偏我又不覺得這樣的改變有比 Office 2007的 Ribbon 來的好用。
當初我只是單純地這樣計算
在Windows XP 下4GB 記憶體:
4.0 – 0.8 – 0.1 = 3.1 GB 可用 ( 不考慮 RAM DISK 的話)
在Windows Vista 下4GB 記憶體:
4.0 – 1.1 = 2.9GB 可用
拿 200MB 記憶體換64 位元 + DirextX10 運作環境,我覺得是可以嘗試的。
11. 電源線。

從置物箱裡莫名其妙找到的Cisco原廠Router 電源線。自我虛榮的爽度不是一般普通電源線可比的。
12. 音效卡。
經過測試,我原本的Creative Audigy2ZS ,不論在任何作業系統下,只要超過2GB 記憶體,灌上驅動 ( 原廠 / kX ) 就會一直發出放鞭炮的爆音聲。
我真的很想罵你他媽的Creative 就跟他媽的中華職棒一樣爛,聲音再好爆音有啥屁用。連個好一點的驅動都寫不出來,乾脆把公司賣給華碩回家辦F1 算了。
總和感想:
有時候有品牌情節也是好事,至少不需要每一個廠家每一項產品都做一份功課。
桌機配得再好有啥屁用;他只會顯得你宅得很。幹。
以上就是我換新電腦的紀錄,每一項元件我至少都花了一整個晚上~ 三個晚上的時間在做評估,不紀念起來太可惜了。

在〈我的新電腦採購紀實。〉中有 5 則留言

  1. 剛好我也想要來組一台電腦, 但你這堆配備好像太豪華了吧?
    (其實我八年前的一台也花了近十萬塊台幣就是了…)
    謝謝你花時間去研究和寫這記錄, 現在我有一系列的配備去作比較, 有個起點實在好很多.

    回覆
  2. 哈哈哈~
    不過你的電腦來真的挺豪華的…意思是最近又要變宅了吧 😛
    品牌的事, 我也覺得要有一點點…
    像我也是主機板都用 ASUS…用習慣了.雖然家中有別台電腦是 Giga 或是 MSI 的.不過更新起 bios 或找資料還真是不習慣啊…
    題外話.
    如果有人把自己改成那個透明人 + LED 內臟…走在路上一定很好笑~XD

    回覆
  3. 試裝Vista 64 以後才知道這玩意真他媽的恐怖。
    Windows Vista 安裝完30 GB 已經不見了。
    現在的硬碟大小以百g為單位,吃個30g應該不是太大負擔。
    ps.在下的vista佔了20g左右
    在Windows XP 下4GB 記憶體:
    4.0 – 0.8 – 0.1 = 3.1 GB 可用 ( 不考慮 RAM DISK 的話)
    不考慮rd的話,xp頂多也只讀到3.3g上下。

    回覆
  4. 你真是讓我甘拜下風,因為一個元件一個元件買這種事我沒有作過OTZ
    連機殼內的空氣流動也沒有考慮(買整套的也不能考慮什麼)
    不過我要學起來你使用絲襪那招。

    回覆

發佈留言